公共危險111年度交訴字第33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1年度交訴字第33號
公 訴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萬來


選任辯護人 林慶雲律師
陳鵬翔律師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調偵字
第1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劉萬來無罪。
理 由
一、公訴意旨另以:被告劉萬來於民國110年4月29日16時59分許
,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客車(下稱A車)沿彰化
縣○○鄉○道0號公路由北往南方向行駛,途經南下223公里700
公尺處,本應注意汽車在行駛途中,不得驟然或任意變換車
道,如欲超越前車或變換車道時,除應讓直行車先行外,亦
應先顯示方向燈告知前後車輛,並保持安全距離及間隔,方
得超越或變換車道,而依當時天候晴、日間自然光線、路面
柏油路乾燥無缺陷、無障礙物且視距良好等情形,又無不能
注意之情事。詎被告劉萬來竟疏未注意前情,貿然在未保持
安全距離、亦未給予充分時間顯示方向燈之情形下,自原行
駛之內線車道向右變換至中線車道後無故猝然急煞,而使本
已未達安全程度之前後車間距更為縮減,致斯時於涉案地點
中線車道同向前行,駕駛車牌號碼000-00號營業用大貨曳引
車(下稱B車)之林智偉閃煞不及,於未違反任何注意義務
之狀況下,不得不自其原駛中線車道右偏至外側車道閃避。
適有賴政良駕駛車牌號碼000-00號營業貨櫃曳引車(下稱C
車)乘載陳士圓於涉案地點外側車道同向前行,因閃煞不及
遂與B車發生碰撞,並致C車自原駛外線車道往右側摩擦撞擊
護欄,並因力道過大而致護欄封阻無效,C車最終翻落而出
國道路面並傾覆於邊坡,過程中並生有各式巨響。賴政良因
而受有頸、胸部挫傷、頭皮鈍擦傷,而陳士圓受有頭部外傷
併腦震盪、左前額血腫、左側腓骨幹非移位性骨折、左頸及
下腹挫傷、肢體多處擦挫傷等傷勢(劉萬來、林智偉所涉過
失傷害罪嫌,未據告訴)。詎被告劉萬來肇事後,明於後照
鏡眼見上開傾覆事故事發經過,耳聞該傾覆事故所生之巨響
,並綜合該地點係國道,當時各車均速在每小時100公里以
上,若有碰撞,非死即傷等情,可知C車內之人必然受有傷
勢,竟未即時採取必要之救護措施,又未停留在現場等候警
方前來處理,以釐清肇事責任,逕行駕駛A車離開現場,因
認被告劉萬來涉有刑法第185 條之4第1項前段之駕駛動力交
通工具肇事,致人傷而逃逸罪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又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
4 條第2 項、第301 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認定不利
於被告之事實,須依積極證據,茍積極證據不足為不利被告
事實之認定,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不必有何有利之
證據;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
據不足以證明,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以為裁判之基
礎;且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
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而無論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其為訴
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
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
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而無從使事實審法院得有
罪之確信時,即應由法院為諭知被告無罪之判決;且刑事訴
訟法第161 條第1 項規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
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因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
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
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
無從說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
,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院30年上字第816號
、40年台上字第86號、76年台上字第4986號、92年台上字第
128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次按行為非出於故意或過失者,不罰。過失行為之處罰,以
有特別規定者為限,刑法第12條定有明文。又按刑法第185
條之4 之肇事逃逸罪,其客觀構成要件為行為人駕駛動力交
通工具肇事,且致人死傷而逃逸,主觀要件則須行為人對肇
事及致人死傷之事實有所認識,並進而決意擅自逃離肇事現
場,始足當之。故刑法第185 條之4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
,致人死傷而逃逸罪,行為人之駕車肇事致人死傷雖非出於
故意,但仍須知悉肇事致人死傷之事實,猶予逃逸,始足當
之。若行為人不知其已肇事並致人死傷,縱然逃逸,亦與本
罪之構成要件不合(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1124號、97年
度台上字第4456號判決參照)。
四、本案公訴人認被告涉有上開肇事逃逸之犯行,無非係以被害
人賴政良、陳士圓於警詢之證述、證人林智偉、沈宏興於本
院審理時之證述、被告於警詢與偵訊之供述、衛生福利部彰
化醫院及為恭紀念醫院診斷書、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
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㈠、㈡-1、肇事現場照片、證人林碉衡所
駕駛之車牌號碼000-00號日統國道客運大客車(下稱日統客
運)之行車紀錄器錄影檔案(下稱日統客運行車錄影)與檢
察官勘驗筆錄、交通部公路總局中區監理所彰化縣車輛行車
事故鑑定會鑑定意見書、覆議意見書(下稱鑑定與覆議意見
書)及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
事件通知書(下稱舉發違規通知單)等件為其主要論據。惟
訊據被告固不否認其於上揭時、地,駕駛A車變換車道時,
過失致B車與C車發生擦撞,導致C車翻落至國道邊坡,賴政
良、陳士圓因而受傷,及其當時未停車逕行駛離之事實,然
堅詞否認有何肇事逃逸之犯行,辯稱:我當時不知有有發生
上開事故、不知道我有肇事等語;被告之辯護人則為被告辯
護稱:依當時行車狀況,被告並不知道發生上開車禍事故,
沒有肇事逃逸之故意等語。
五、查被告於上揭時、地,駕駛A車變換車道時,過失致B車與C
車發生擦撞,導致C車翻落至國道邊坡,賴政良、陳士圓因
而受傷,及被告當時未停車逕行駛離等情,為被告所不否認
(見本院卷第70-72頁),並經證人林碉衡、沈宏興於警詢
、證人林智偉、賴政良、陳士圓於警詢及偵查中、證人林智
偉及沈宏興於本院審理中證述明確(分別見他字卷第31-37
頁,偵卷第19-38、206、224頁,本院卷第140-152頁),並
有車號查詢汽車車籍資料6紙、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診斷證
明書2紙、A車行車紀錄器錄影影像擷圖5張、B車行車紀錄器
錄影影像擷圖11張、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調
查報告表㈠、㈡、肇事現場及車損照片31張、舉發違規通知單
3紙、鑑定與覆議意見書各1份、A車、B車、C車行車紀錄器
錄影檔案、日統客運行車錄影與檢察官勘驗筆錄、本院審理
時之勘驗筆錄及擷圖照片、為恭紀念醫院診斷證明書1紙在
卷可稽(分別見他字卷第45、53頁,偵卷第65-81、89-95、
119-149、153、157、159-169、183-188、204、205、209-2
15、227頁,本院卷第126-138、169-303頁),此部分之事
實可以認定。
六、惟被告與其辯護人以上詞置辯,本院查:
㈠本件車禍雖係因被告變換車道時之過失而導致,但交通事故
是發生B車與C車間之擦撞,及C車擦撞國道護欄並翻覆至國
道邊坡乙節,已如上述。是被告之車輛於本件交通事故中並
未與其他車輛發生碰撞之事實,首堪確定。
㈡又本件車禍發生之過程,係被告駕駛A車行駛在內側車道,於
超過行駛在中線車道之B車並變換車道B車前方時,未保持安
全距離,致B車為避免與A車發生碰撞而緊急煞車並向右即外
側車道閃避,因而擦撞原行駛在B車右後方之C車,且B、C兩
車於擦撞時均已進行煞車減速,嗣C車因遭B車擦撞推擠,乃
擦撞國道外側護欄並翻覆國道邊坡,此過程中被告之A車始
終在B、C兩車行駛方向之前方,沿中線車道持續往前行駛遠
離B、C兩車之事實,亦經本院勘驗A、B、C車行車紀錄器錄
影檔案、日統客運行車錄影明確如上。則B、C車發生擦撞、
C車翻覆時之位置,均在被告A車行駛方向之後方,並非被告
往前目視即可看見乙節,亦可確定。
㈢因此,本案被告是否構成檢察官起訴之肇事逃逸罪,端視檢
察官提出之證據是否可以證明在上揭情況下,被告事實上已
知悉本件交通事故之發生仍逃離現場?
㈣本案依檢察官提出之證據及兩造聲請經本院調查之證據,雖
有:⑴本院勘驗日統客運行車錄影之勘驗筆錄顯示:B車與C
車發生擦撞及C車擦撞國道外側護欄時,可聽到碰撞聲及摩
擦聲音,且車上乘客多有驚呼及喊稱「翻過去了」之語情形
(見本院卷第130頁)、⑵證人林智偉(B車駕駛人)於本院
結證稱:撞到C車時有聲音,車身也有晃動,隱隱約約我有
聽到碰一聲很沈重的聲音,然後在後照鏡看到C車翻覆,所
以我就在路肩停車等語(見本院卷第140-142頁)、⑶證人沈
宏興於本院結證稱:我有聽到ㄅ一ㄤˋ一聲,很大聲,車上的
人都醒了,有一個人說有車子翻過去了;後來我超過被告A
車時看到被告駕駛座的窗戶有降下來等語(見本院卷第146
頁)、⑷本院勘驗被告A車行車紀錄器錄影檔案顯示:A車行
車紀錄器當時有錄得沈悶的「Kaun」聲音(見本院卷第127
頁)。且檢察官據此主張被告當時應可聽聞車禍撞擊、翻覆
的聲音,亦可從後照鏡目擊C車翻覆等語(見本院卷第380-3
83頁之論告)。
㈤惟本院基於下列證據及理由,認為上揭證據尚不足以使本院
形成被告當時知悉發生本件交通事故之確定心證:
⒈證人林智偉雖為上揭證述,但復結證稱:(問:聲音很大聲
明顯嗎?)我聽到的聲音比剛剛勘驗時被告行車紀錄器的聲
音還大聲,只有一聲而已,然後C車就翻覆過去了等語(見
本院卷第142頁)。則以證人林智偉係駕駛B車與C車實際發
生擦撞之人,擦撞時除擦撞聲音外,還有車身晃動之情形,
且距離C車擦撞國道外側護欄及翻覆時之位置甚近等情,衡
情對於車禍之發生過程應可最明確見聞,但其證稱僅聽聞「
一聲」碰撞聲音,隨後就看到C車翻覆到國道邊坡,且所聽
聞之聲音僅「比勘驗時聽到被告A車行車紀錄器錄得之聲音
大聲」,而非「很大聲明顯」。則以C車摩擦國道外側護欄
及翻覆時,位置在證人林智偉所駕駛B車(行駛在外側車道
)右後方之路肩,距離林智偉所在駕駛座約略35至40公尺(
見本院卷第215、217頁勘驗錄影擷圖,含B車車身常約25公
尺及C車車頭距離B車車尾約10-15公尺【依地上車道線劃設
數量計算距離】)時,證人林智偉在B車內僅能聽聞一次並
非很大聲明顯之碰撞聲觀之,此時已行駛至證人林智偉B車
前約40公尺、距離C車翻覆地點已約80公尺(見本院卷第287
-291頁之勘驗擷圖。距離計算方式同上述)之被告能否清楚
聽聞碰撞聲,非無疑問。
⒉證人沈宏興雖為上揭證述,但復結證稱:我從右側後照鏡往
後看沒有看到C車翻覆的過程,只有看到B車靠邊停、有沙塵
揚起;超過被告A車時,被告就很正常在開車,沒有任何異
樣;聽到ㄅ一ㄤˋ的聲音時,我的車與B車大概是平行的等語(
見本院卷第147、150頁)。可知:①證人沈宏興於B車與C車
擦撞及C車摩擦國道外側護欄、翻覆時,就在B車左側(此核
與本院勘驗日統客運行車錄影結果相符,見本院卷第213-21
7頁錄影擷圖),伊當時亦僅聽到一次碰撞聲;②伊當時距離
B車與C車擦撞、C車摩擦國道外側護欄、翻覆地點遠較被告
為近;③被告於後續駕駛過程中之駕駛行為,並未顯現出異
常。而此與本院勘驗被告A車行車紀錄器檔案結果顯示:被
告於變換車道過失造成本件車禍後,車速仍保持穩定,並無
突然加速或減速情形,駕駛動態亦如常,且被告與其車內之
人均無發出任何驚訝聲音或談及後面有車子碰撞、後面發生
什麼事等言語之情形相符(見本院卷第126-128頁所附勘驗
筆錄及第169-195頁所附勘驗錄影擷圖);④至於證人沈宏興
雖證稱被告A車當時駕駛座的窗戶有降下來等語。然在高速
公路以時速100公里左右之高速行駛,若降下部分車窗,在
車室內會有極大且明顯的風切聲,若將窗戶全部降下來,則
不但會有明顯的風切及外部車輛行駛噪音,亦常有強風會進
入車室令駕駛人不舒服,於此情狀下,車內播放的音樂通常
難以清楚聽聞,而會與風切聲、外部噪音混合成一陣陣吵雜
之噪音等情,此為一般曾駕車上高速公路行駛且打開過車窗
之人均可體驗、經歷及知悉之事實。然本院勘驗被告A車行
車紀錄器錄影檔案時,被告A車內正在播放音樂,並沒有明
顯的風切或外部噪音乙情,有本院勘驗筆錄在卷可憑(見本
院卷第126頁)。則被告當時是否有開啟車窗之情形,實有
疑問,證人是否因被告A車車窗透明度較高(見本院卷第305
頁所附A車照片),其因而於超過A車時可看到被告當時之樣
子,而誤以為被告A車車窗有降下來之可能,無法排除。更
何況即便被告A車當時確實曾將車窗降下,因如上述之風切
聲與外部各種行車噪音,被告在A車車室內是否可以聽聞遠
在後方約80公尺之碰撞、翻覆聲音?亦有疑問。從而,是否
可以證人沈宏興可聽聞碰撞聲,即推認被告亦可聽聞,非無
疑問。
⒊日統客運行車錄影中可聽到B車與C車擦撞及C車擦撞國道外側
護欄時,發出之碰撞聲及摩擦聲,且車上乘客多有驚呼及喊
稱「翻過去了」之語等情,雖如上述。但本院勘驗日統客運
行車錄影結果顯示:日統客運原本與B車都行駛在中線車道
並在B車正後方不遠處,當被告A車在B車左前方從內側車道
變換車道到中線車道,導致B車進行煞車並往右閃避至外側
車道而與C車發生擦撞時,距離前方之B、C車不到20公尺(
距離計算方式同上述),且於B車持續向右駛入外線車道,C
車減速並向右駛入路肩致擦撞國道外側護欄、翻覆國道邊坡
時,日統客運雖減速避免追撞,但仍持續行駛在中線車道,
且於C車擦撞國道外側護欄、翻覆國道邊坡時,經過C車左側
,兩車僅距離約一個國道車道(即外側車道)寬,距離不到
5公尺等情,有本院勘驗筆錄及錄影畫面擷圖在卷可憑(見
本院卷第128-130、205-219頁)。可知,B車與C車發生擦撞
至C車擦撞國道外側護欄、翻覆國道邊坡的整個車禍過程,
就發生在日統客運前方及右側不遠處,且當時日統客運因前
方B車與C車之擦撞已減速慢行,則以此距離極近、且就發生
在眼前之客觀情狀,日統客運上可聽聞碰撞、磨擦聲及乘客
於目睹碰撞及翻覆後發出驚呼,均合於常情。但是否即可據
以推認此時已遠在前方80公尺且持續駕車前進之被告亦可聽
聞後方遠處之碰撞、摩擦聲,仍有疑問。
⒋被告A車行車紀錄器錄影檔案勘驗結果雖顯示於交通事故的時
間,有先後2聲沈悶的「Kaun」聲音如上述,但就此勘驗結
果,被告及辯護人均陳稱未能當庭聽聞,而本院3位法官就
該2聲聲音之勘驗意見分別為:「《陪席范法官:有聽到聲音
,但很小聲,像是雜音。》《陪席張法官:兩段都有聽到聲音
,但是聲音很悶,不明顯。》《審判長:有聽到如上開勘驗筆
錄所記載的聲音,但在錄影中有明顯的音樂聲及車輛行駛在
道路的聲音,該兩聲的聲音沉悶而且不明顯,若非特別仔細
留意,並不容易清楚聽到。》」,有本院勘驗筆錄在卷可參
(見本院卷第128頁),則被告於當時車內播放著音樂之情
況下,可否察覺此極不明顯、需特別仔細辨識才能聽聞的聲
音,實有可疑;更何況於該2聲音出現時及之後,又未見被
告與車內之人對此有何反應、議論,亦未見被告之駕駛行為
有何改變,已如上述。是實難僅憑被告A車之行車紀錄器錄
影中出現該2沈悶的聲音,即認定被告當時可察覺後方遠處
,已有B車與C車因其過失之變換車道行為發生擦撞、C車翻
覆之交通事故。
⒌又依車禍後B車子車右側車身之車損痕跡及C車翻覆之現場照
片可知(見偵卷第119、121、129-135頁),B車子車右側車
身(即與C車擦撞之位置)僅有兩處刮擦痕,損及小範圍的
車身面漆,並未造成明顯的凹損;而C車翻覆之國道邊坡為
草地泥土地面,因C車翻覆產生明顯之擠壓凹陷。則B車與C
車之擦撞,應不致於發出太大聲之碰撞聲;又雖C車從國道
路肩翻至邊坡下,但除翻覆前摩擦護欄之摩擦生外,衡情於
翻覆過程應不致於發出明顯大聲的碰撞聲。而車禍過程中因
B車始終位在被告A車與C車中間(詳下述),B車又是附掛子
車的曳引車,車輛本身的引擎聲及行駛噪音本較一般小型車
大聲且明顯。是在此情形下,被告在A車內是否仍可聽到在B
車右後方之C車的摩擦護欄聲及翻覆聲,更有疑問。
⒍另依C車行車紀錄器錄影檔案勘驗結果之錄影擷圖可知,自B
車車頭從C車左前方的中線車道開始往左偏,開始駛入C車所
在之外側車道,導致B車子車與C車發生擦撞,C車並減速往
路肩閃避,至C車擦撞護欄、翻覆國道邊坡時之期間內,B車
之曳引車與子車車身始終位在C車左前方,C車之行車紀錄器
畫面中,全程未見被告A車出現(見本院卷第281-291頁)。
又依日統客運行車錄影畫面擷圖可知,B車因閃避被告A車而
往右駛向外側車道時,C車在B車右側偏後一點點,並因B車
偏右駛入外側車道而減速、偏向路肩行駛,此時被告A車在B
車左前方中線車道上往前行駛,B車因有前段曳引車及後段
子車,兩個車身有一小段時間呈現往右前斜向行駛狀態,之
後被告A車持續在中線車道往前行駛遠離B車,B車則全部進
入外側車道往前行駛並減速,C車則明顯減速而漸與B車拉開
距離,於此過程中,車身甚長之B車恰均位在被告A車與C車
中間(見本院卷第211-219頁)。互核上揭兩行車紀錄器錄
影檔案,既然C車因為B車車身阻擋視線,致於車禍過程全程
未能看見被告A車,則被告是否可以從A車後照鏡看到C車擦
撞護欄及翻覆過程?亦有疑問。
七、綜上所述,本院認依公訴人所舉之證據及本院調查之結果,
仍不足以證明被告於案發時已知悉本件車禍之發生,更不足
以證明被告知悉其肇事致人受傷而逃逸之故意,是揆諸前揭
規定及說明,被告肇事逃逸之犯罪要屬不能證明,自應為無
罪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 條第1 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鄭積揚提起公訴,檢察官陳靚蓉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7   月  21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吳永梁
法 官 張琇涵
法 官 范馨元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判決如有不服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者,
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7   月  21  日
書記官 黃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