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請更生程序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75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7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陳鴻中
代 理 人 黃逸哲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代 理 人 陳正欽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中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施建安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代 理 人 陳怡君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文鈞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原債權普羅米斯)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滙誠第一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莊仲沼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程序,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
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消費者
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次按更生
之聲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駁回之:債務人經法院通知,
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或到場而故意不為真實之陳述,或無
正當理由拒絕提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消債
條例第46條第3款定有明文。是消債條例藉由課予債務人協
力義務之方式,以示其確有債務清理之誠意。蓋債務人基於
謀求自身經濟生活更生之目的,當以積極誠實之態度,配合
法院進行各項程序。債務人如不配合法院而為協力行為義務
,即足認其欠缺清理債務之誠意,自無加以保護之必要,而
構成更生開始之障礙事由,消債條例第46條之立法理由可資
參照。
二、經查:聲請人於民國113年8月23日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之調
解,於113年10月15日調解不成立,已據本院調取113年度司
消債調字第327號前置調解事件卷宗核閱無誤。聲請人於113
年10月23日具狀聲請更生程序(見本院卷第7頁),本院為
調查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狀況、生活必要支出及扶養費用、
聲請前二年內財產變動狀況、以聲請人為要保人之非強制性
保險之保單價值準備金、有無受領社會補助及是否投資獲利
等經濟狀況各節,於113年11月20日函文命其提出相關文件
及資料,上開函文於同年月22日送達聲請人代理人,有送達
證書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49、61頁)。然聲請人僅於113
年12月24日補正員工薪資明細表,就其餘事項均無補正(見
本卷第191-193頁);本院遂於113年12月26日裁定命聲請人
補正如附件所示資料,上開裁定已於113年12月31日送達聲
請人代理人,有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95-19
9頁)。然聲請人迄今均無補正上開資料,有本院收文資料
查詢清單、收狀資料查詢清單可佐,堪認聲請人無正當理由
拒不提出關係文件或財產報告,致使本院無從判斷其實際清
償能力,顯已違反聲請人所應盡之協力義務。從而,聲請人
有消債條例第46條第3款所定情形,依首揭法條及說明,自
應駁回本件更生之聲請。
三、至消債條例第11條之1雖規定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駁
回裁定前,應使債務人有到場陳述意見之機會,惟該條之立
法理由為:「為保障更生或清算聲請程序債務人之聽審請求
權,法院於裁定駁回更生或清算之聲請前,應使債務人有到
場陳述意見之機會,爰設本條」。而所謂「聽審請求權」,
乃法院就聲請人於充分提出聲請所據之主張及事證,經審核
後,就該聲請人是否有無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債務之
虞等情事,或有無除外事項等實體事由有所不足,而認應予
駁回時,始應依法通知其到場陳述意見,此觀消債條例第8
條及第44條等規定自明。依上開說明,聲請人既未於本院上
開裁定所定之期限內向本院陳報應補正之事項,而經過相當
時日仍未為補正,亦即顯屬尚未充分提出聲請所據之主張及
事證,以致本院無從認定聲請人現況是否有消債條例第3條
所定「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應已足認
聲請人顯然欠缺清理債務之誠意,而無加以保護之必要,是
當認聲請人所為本件聲請更生之程序乃不合法定之要件,應
予駁回,而無再行通知聲請人到場陳述意見之必要,併此敘
明。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劉玉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抗告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 記 官 康綠株
附件:
⒈提出「家族系統表」並陳報親屬關係(受扶養人及其他扶養人
)到院。
⒉提出所有金融帳戶之存摺封面暨「110年度迄今」完整清晰內頁
資料影本(請務必先補摺),如未尋獲存摺正本,則應向金融
機構申請交易明細。
⒊陳報最近三個月内每月支出情形,應區分「個人支出」與「扶
養費用支出」,及就「細項」、「原因」及「金額」等項目詳
細填寫,並儘可能提出相關單據證明,若原陳報支出内容包括
受扶養親屬之支出,請重新陳報對該親屬之扶養費數額。
⒋提出以聲請人為要保人之所有「非強制性保險」保單,並提出
由保險人出具之「現有保單價值」及「依約已可領取之保險給
付項目、金額」之證明文件(例如保單價值對帳單),且一併
陳報是否有保單質借,及陳報質借金額。
⒌陳報聲請人有無受領任何社會救助(含租金補貼、身障補助、
老人年金、中低收入等),如有,請說明補助單位、期間及金
額為何。
⒍陳報聲請人之更生償還計劃及更生方案到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