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害賠償113年度壢小字第1313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壢小字第1313號
原 告 邱佩穎
被 告 梁桂萍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經本院以112年度附民字第485號移送前來,本院於民國113年11
月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5,000元,及自民國113年9月29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理由要領
一、本件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8第1項規定,除下列理由要領
外,僅記載主文,其餘省略。
二、原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被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三、被告則以:我也是受害者,當時我剛出社會什麼都不懂等語
,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四、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分別定有明文。又共同侵權行為之成立,必共同行為人均已具備侵權行為之要件,且以各行為人故意或過失不法之行為,均係所生損害之共同原因(即所謂行為關連共同),始克成立。次按民法第184條第1項關於侵權行為之規定,採過失責任主義,以行為人之侵害行為具有故意過失,為其成立要件之一。所謂過失,指行為人雖非故意,但按其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又過失依其所欠缺之程度為標準,雖可分為抽象輕過失(欠缺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具體輕過失(欠缺應與處理自己事務同一注意義務)及重大過失(顯然欠缺普通人之注意義務),然在侵權行為方面,過失之有無,應以是否怠於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為斷,亦即行為人僅須有抽象輕過失,即可成立。而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乃指有一般具有相當知識經驗且勤勉負責之人,在相同之情況下是否能預見並避免或防止損害結果之發生為準,如行為人不為謹慎理性之人在相同情況下,所應為之行為,即構成注意義務之違反而有過失,其注意之程度應視行為人之職業性質、社會交易習慣及法令規定等情形而定(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28號判決意旨參照)。
 ㈡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本院111年度易字第
1025號刑事判決為證,復經本院職權調閱上開刑事案件電子
卷宗核閱無訛。被告雖抗辯其未收到錢等語,然被告既為上
開詐欺集團之幫助犯,而上開詐欺集團成員分別於上開時間
、地點為詐欺行為,致原告陷於錯誤而轉帳共計新臺幣(下
同)75,000元至被告所提供之帳戶,復由詐欺集團成員提領
系爭款項而獲不法利益,雖前階段致電詐欺原告、指示原告
匯款等行為並非被告所為,惟客觀上均為原告所受損害發生
之共同原因,依前開說明,原告自得請求被告就前開損害,
負擔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被告雖抗辯其亦為被害人等語
,然金融帳戶係個人資金流通之交易工具,事關帳戶申請人
個人之財產權益,進出款項亦將影響其個人社會信用評價,
而金融帳戶與提款卡、密碼結合,尤具專有性,若落入不明
人士,更極易被利用為取贓之犯罪工具,是以金融帳戶具有
強烈之屬人性及隱私性,應以本人使用為原則,衡諸常理,
若非與本人有密切關係或特殊信賴關係,實無任意借予他人
使用之理。再犯罪集團經常利用各種不同方式大量取得他人
之存款帳戶,亦常以網路交友、薪資轉帳、辦理貸款、質押
借款、買賣比特幣等事由,誘使他人提供金融帳戶、甚至交
付金融帳戶之存摺、金融卡及密碼,藉此隱匿其財產犯罪之
不法行徑,規避執法人員之查緝,並掩飾、確保因自己犯罪
所得之財物,類此在社會上層出不窮之案件,亦屢經政府機
關、坊間報章雜誌及大眾傳播媒體多所宣導及報導披露,已
屬眾所周知之事,是避免此等專屬性甚高之物品被不明人士
利用為犯罪工具,亦為一般生活所應有之認識,而依上開刑
事判決之記載可知,被告係辯稱「當時楊順安住在我隔壁,
我跟他沒有很熟,因為我急著用錢,男友又入監,我跟他聊
到貸款,他說可以找他小白信用貸款」等語,是依前開說明
,被告既自陳與交付帳戶之對象不熟識,仍交付其帳戶,縱
使其目的係為辦貸款,然辦理貸款並無提供金融卡及提款密
碼之必要,是被告提供本案帳戶及相關金融資料之行為,顯
欠缺善良管理人之注意(即依交易上一般觀念,認為有相當
知識經驗及誠意之人應盡之注意)而有過失,且為造成原告
損失之共同原因,而屬行為關聯共同,故被告與詐欺集團成
員均應構成共同侵權行為而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準此,原
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被告賠償所受損害,應
屬有據。
 ㈢次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
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本件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債務
,其給付核屬無確定期限,依前揭規定,被告應自刑事附帶
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負擔按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
息。復查,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末日係於113
年9月8日公示送達於被告,並於同年0月00日生送達效力,
有本院公示送達公告附卷可查,是本件原告請求法定利息之
起算日,自送達之翌日即113年9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應屬有據,自應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
給付原告75,000元,及自113 年9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中壢簡易庭   法 官 方楷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6  日
                 書記官 黃敏翠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三、民事訴訟法第471 條第1 項:(依同法第436 條之32第2 項
  規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式準用之)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
  由者,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理由書於原第二
  審法院;未提出者,毌庸命其補正,由原第二審法院以裁定
  駁回之。